首页 > 明月风易水寒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质子

我的书架

第二百五十六章 质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三皇子明朝自从前些日子奉皇命前来秋氏将军府调兵剿匪,并且十分恬不知耻的不请自来的找上印寒堂的大门寻求合作,而且还很尴尬地被无形拒绝并被强制性的喂了一口狗粮之后便再也没有找上门来,木一留在皇城传递消息,明朝则是在秋氏将军府中住了下来。印寒堂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长风被那群人蛊惑了一般不肯回头,也不肯出手相助,易水寒就更别提了,根本就是个小肚鸡肠之人,谈何相帮?

秋将军带着军队已经出发剿匪,明朝坐镇后方指点江山,可以说很是忙碌了,朝中总有些不安分的想要借自己不在朝中的时候搞事情,所以明朝既要想方设法的让秋将军打进南国去,又要跟费心让木一去一个一个的解决那些惹事儿的人!

倘若有人能够为之代劳便好了……明朝转念一想,右相宋德生之子宋铭礼也已经入朝为官,他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宋铭礼担任文官之职,在朝中向来“洁身自好不拉帮结派”,因为这一点,他深的皇帝的宠信,可是他并不能完全算得上自己的人……若是有法子让他彻底变成自己的人,万事便会容易多了!

秋将军与秋家之子们领着驻边军队在前方厮杀,秋夜月也不闲着,同样披甲上阵,不过作为镇营锋守卫军营,同明朝待在一处。

“三皇子殿下莫要忧心,”秋夜月垂首答道:“微臣的父亲以及兄长们,皆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必然不会辜负了皇帝陛下的信任!此次剿匪,定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将门虎女,总是有如此的豪情万千,此刻不过是剿灭区区的一个寇匪,还无需她上场,可是她还是要坚持上阵与父兄们同甘共苦,三皇子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可是秋夜月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不会是在忧国忧民,而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秋夜月并不喜欢他人这副机关算尽杞人忧天关键还一肚子坏水儿的样子,可是父兄在前线杀敌,自己也决不能让这个三皇子有心思去算计什么!

明朝抬头看向这个冷下面色冷言冷语的女子,心中突然便有了主意,他看着秋夜月,露出温润的笑意来:“秋姑娘说得是,秋将军以及众位前锋都是我朝之中的重臣,武力非凡,区区寇匪自然不能奈何,本殿下并不担心!”

寇匪自然不是大问题,关键的是,那南国的边境已经近在眼前了,不进去打一打,父皇怎么能够甘心呢?自己身为一朝皇子,封为太子已经不远了,此次若是能够将南国边境动上一动,就算没能将南国收入囊中,可是杀鸡儆猴,借此威震四方,对自己日后收服四海,一统天下总是有好处的!

朝中那些琐事儿着实太烦人了些,父皇那么信任那个宋铭礼,委以重任,甚至还有动一动老臣将他塞进去的想法。宋铭礼可没有看上去那么好相与,一身尖刺儿扎人得很,可是再难以利用,自己也能找到法子――他绝不会是真心喜欢秋将军家的母老虎,可是既然愿意用婚仪来交换,就足以证明这秋夜月在他的计划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既然是这么重要的棋子,那就更应该握在自己手中了,这样,既能够制衡秋氏将军府,又能够制衡宋铭礼,就算做不了什么大事儿,可是说两句话的委托总是可以办到的吧!

三皇子明朝心中有了底儿,便对朝中之事不再忧心。寇匪势力盘踞多年,人口众多,错综复杂,而且据势而居,想要打下来并非易事,对此,朝堂之中更是众说纷纭。

早朝之时便可见得――

“启禀陛下,三皇子亲自领兵剿匪,实在是有勇有谋,忠心为国,且德行兼备,若不立为太子,只怕会抢了三皇子的心,伤了天下人的心啊!”有人如是说道,字字句句恳切不已,让人听得便觉有理。

可是也有人顺言反驳道:“陛下,三皇子忽然辛劳,可是论起辛劳,三皇子身在边境为国效力,皇城之内的皇子也同样德行俱佳,诸位皇子劳心国事,孝顺皇帝陛下,事事用心,时时想要为皇帝陛下分忧,岂非更加名正言顺?”#@$&

“正是!”有人附和道:“单说五皇子明易,前些日子中州水患,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吃也吃不饱,睡也睡不好,如何能够说我姜邑国泰民安?五皇子忧心百姓,自请代替皇帝陛下前去中州治理水患,中州太守亦上奏,直言五皇子乃是凤毛麟角之才,将此事解决的完美无瑕令人钦佩。上能替皇帝分忧,稳立国本,下能安定百姓,定民心,如此说来,五皇子的功劳岂不是更胜一筹?”

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辞,只不过究竟谁是谁的嘴巴一目了然,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也是一目了然,皇帝身在皇城,按理说中州水患是更为紧迫之事,边境寇匪在秋将军的蛮力镇压之下,几乎已经剿灭干净,只是皇帝心不在此,自然不能称一句好,也不觉得妥善解决中州水患一事的明易如何。

扩大皇室国土和稳定民心安定民生两件事情上,皇帝很明显选择了前者,所以就算朝中倒向明易的一方人数偏多,皇帝依然只是不咸不淡地夸奖了一两句便无下文,并且明朝递上来的,请求邀请秋将军女儿秋夜月入皇城“作客”的折子,他也想也不想地就答应了。

理由,依然如此简单,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在外征战,皇城中总要留有家属以作质子,以此保证手握重权的将军忠心不二不会起兵谋反――此事,就算是皇帝很是信任的秋氏将军府也不例外!

往年是因为边境安定无仗可打,所以秋将军一家才逐渐淡出了皇帝的视线,如今寇匪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的,秋将军拿着兵符上了战场,秋氏将军府中的女眷自然要被“请”入皇城中了!%&(&

皇帝看着明朝递上来的折子,看见内容言词恳切,句句忠心,不由得深感欣慰,便毫不犹豫地在奏折之上用朱红的笔批上“准奏”二字!

不出三日,一封宣秋夜月入宫的旨意便加急送进了秋家军的军营之中!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