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潮1980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月黑风高

我的书架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月黑风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无论是宁卫民还是张士慧,都没有被尴尬的滋味困扰多久。

  因为除了俩人脸皮厚度可比城墙之外。

  关键还是因为赚钱大计牵引着他们的心思。

  既然“没赚会死”都挂在了他们的屋里,那当然得赶紧找个耙子搂钱才是正理儿。

  宁卫民和张士慧谁都没耽搁工夫,等到一跟罗广亮那几个板儿爷约好了时间。

  他们就跟黄新源通了电话,然后带着人、车、钱跑到烟酒分公司去弄货了。

  提货手续都是黄新源亲自开的条子批准的。

  但在烟酒搭售的比例上,宁卫民却没借机会要黄新源多照应。

  不为别的,他想的很长远。

  毕竟初次打交道,总得先让人彻底放心,没有心理负担,才好逐步深入。

  所以总体上搭售条件相对于烟酒公司较为有利。

  大概是每一百条丁级烟和戊级烟,可以搭售十二条乙级烟或三条甲级烟。

  每一百条丙级烟,可搭售八条乙级烟或两条甲级烟。

  酒是每一百瓶普通瓶装白酒,可搭售十二瓶优质白酒或二十四瓶瓶装啤酒,再或是四瓶名酒。

  于是就按照这个准则估算着,宁卫民敞开了这通买啊。

  一出手,他就带着张士慧,吃下了二十箱丁级烟,二十箱戊级烟,十箱丙级烟,以及三百箱普通白酒。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的是,在烟草行业中,“箱”可是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个是以实物包装纸箱来计算的。

  五十条香烟放一个箱子里,但烟草行业却并不称之为“箱”,而是称之为“件”。

  另一个则是在报表中出现的统计概念。

  这个“箱”是字面上的,指的是二百五十条香烟,或者说是五“件”香烟的一个单位。

  所以这也就是说,宁卫民用的就是统计表上的“箱”。

  这小子初次进货,就花了两万块,一口吃下了一万两千五百条的香烟和三千六百瓶酒。

  如果再加上配售给他的三百五十条甲级烟和十二箱名酒,那进货价恐怕又得加上五六千块钱的现金。

  毋庸置疑,对个体户来说,那可真是大手笔啦!

  但还别看进货量这么大,与之相比,更蹊跷的还在于宁卫民配货方式着实怪异。

  像现在几乎很少有人要的丁级、戊级香烟,宁卫民不眨眼的就吃下了一万条啊。

  两毛多一包的丙级大众烟,相对要好卖的多,可宁卫民才要了两千五百条。

  市面上销量最高,民众最喜欢的畅销货——乙级烟和优质名酒呢?

  宁卫民明明可以通过搭售买到不少,却偏偏一点都不要。

  而且他还在搭售份额上,一门心思就认准大中华和茅台了,其他统统不考虑。

  说白了,这叫两头凑啊!玩儿得太极端了!

  连负责给他配货的库管都替宁卫民捏把汗。

  不禁暗自寻思,这……这能赚钱吗?

  甚至忍不住出言相劝,建议宁卫民各种各样怎么也得都进一点。

  可最绝的是,宁卫民就跟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

  不但一意孤行,一点不为所动,而且他进货还有另外一个堪称怪癖的要求。

  就是他买的大路货的烟酒只要京城本地的产品。

  比如说一毛以下的光嘴烟吧。

  其实战斗、绿叶、混叶、农丰、双兔、春耕、工字、经济、红桔、勤俭、葵花之类,有的是。

  但宁卫民只进玉带桥、大雁、双鹤,这些京城卷烟厂的产品。

  而类似于刚刚已经停产的北海,这种两毛三水平左右的过滤嘴烟,市面上当然就更多了。

  比如工农、大生产、飞马、海河之类,数不胜数。

  可没了北海,宁卫民也只要清泉、黄河和八达岭这三种京城卷烟厂还在生产的货色。

  酒照样也是这个路数。

  宁卫民就要红星酒厂,牛栏山酒厂还有大兴酒厂,最普通的二锅头。

  而且不偏不倚,一样一百箱。

  好家伙,这样一来,宁卫民囤积的烟酒种类,那怎么也和“丰富”二字扯不上边了。

  说句有违常识,货色单调的要命,都不为过。

  这样的有钱任性,可真是让人昏头转向了。

  那库管干了一辈子,都没碰上过还有像这样配货的人。

—————

  最终收下了好几十沓的现金,盖了出货章和运输许可。

  也只能满脸敬畏,像看着二傻子一样把宁卫民一行人送出了门。

  后续的反应,就是黄新源见到库管交来的配货单,也不禁给宁卫民打了电话,非常关切的询问起他在烟酒配货上不正常的问题。

  一是好奇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二也是怕他和他的朋友不懂烟酒经营,会造成难以挽回损失。

  可宁卫民多会说啊,早就准备好了合适的词儿应付黄新源。

  他自称自己只买京城本地的烟酒,是认为能够多解决一些本地滞销商品,会对黄新源的工作有帮助,减轻他所承担的压力。

  毕竟糖业烟酒公司是要对京城政府负责的,本地产品积压和外地货积压当然不是一个概念。

  至于销路,宁卫民让,黄新源大可不必担心,他自称会利用服装系统的人脉走走关系。

  这些烟酒,让一些厂子当做工人福利就能消化掉。

  至于为什么搭售的份额,他只要大中华和茅台酒?

  宁卫民说是为了皮尔·卡顿公司商务宴请准备的。

  他们公司招待客人的规格比较高,当然要用最好的东西,所以其他国内烟酒就不做考虑了。

  这番话那叫一面面俱到,把黄新源糊弄的五迷三道的。

  一想也是啊,宁卫民的身份背景在这儿摆着呢。

  有门路的人关照一下,那烟酒店的生意,还能跟普通个体户一样嘛。

  别的甭说,别人也吃不消这么多的货量啊。

  于是黄新源不但放了心,还为宁卫民能替自己考虑,感到非常高兴。

  可实际上呢,宁卫民自己的小本儿上,账可不是这么算的。

  而他也只有对张士慧一个人儿才肯说真话呢。

  这不,就在把货弄回去的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黄化门后院库房里一盏昏暗的小灯之下。

  宁卫民看着满满腾腾几间房的烟酒,简直满意极了。

  便趁着高兴劲儿袒露了心扉,颇为兴奋地就相关问题为张士慧做了一番耐心且详细的解答。

  “哥们儿,你一点也不用担心,两万块的积压货而已嘛。吃下了这些,就给咱们换来了五六千块的好烟好酒。这怎么可能不划算呢?来来,我好好给你算一算你就知道了。”

  “咱就先说这两万多的烟酒,要是正常销售出去能有多少利润。往大了估算,怎么也超不过百分之十去吧?那好,就按两千块的利润算。可你再算算搭售的那些俏货啊,进价就五千多,弄个翻倍的利润不在话下吧?这是最起码的啊。要对了景儿,两倍的利润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还有两万的积压货呢。咱必须也得卖出去才行啊,那才能算咱实实在在占着了便宜。可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并不难啊。是,正常方式是不好卖。可你难道忘了我头段时间卖鞋变的戏法吗?”

  “这两万的积压货,咱就把它全当成解放鞋了。依着我,咱是多少钱进来的,就多少钱出去,干脆一分钱不赚。只要售价便宜,滞销货一下就能变成畅销货啊。你的顾虑不就不存在了?人人都知道薄利多销,那多小气啊。咱索性就来个升级版,一降到底,变成无利多销。”

  “你还别觉得亏得慌。打个比方,就这没嘴儿的烟,大雁和双鹤,按条算进价的话,一个是七毛,一个九毛。你即便按七毛五,九毛七的卖出去,不也就挣个几分的利润嘛。零售的话,一盒烟不过赚个一分钱几厘钱。”

  “咱们可不是一般的个体户,哪儿能这么辛苦抠斥小钱儿?犯得上吗?光耗这上面的工夫咱就耽搁不起。真这么干了,那才真是亏,会直接降低你我的劳动价值啊。咱挣钱就是从大中华和茅台上来。有这工夫,应该越快把这些货卖出去,回笼资金去进货,咱才能弄到更多搭售的俏货。”

  “何况咱要是放弃这点小利,不赚这个钱,对买主儿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愿意抽这样次烟的人,那是真把一分两分的当回事。他们肯定愿意买咱们的便宜货,哪怕舍近求远。就抽黄河、八达岭这些两毛多一盒烟的主儿,经济条件也有限得很,多数都指着从嘴里扣钱攒着买彩电呢。他们买咱们一条烟,也能省出两三毛钱,一个月至少省出一块来。对他们难道没有吸引力?”
sitemap